close

商圈保衛戰中…師大 你在哪? 吳鄭重(師大地理系副教授)

來源:聯合報,商圈保衛戰中…師大 你在哪?

 

 

近日師大商圈「巷弄保衛戰」局勢升高,也提醒政府與社會大眾,應認真看待它所燒起的文化野火。

師大商圈的問題,遠遠超越居民和商家之間的鄰里衝突,而是台灣城市的共同問題。它代表台灣都市獨特的「混合使用」生活方式,與來自西方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法規之間,嚴重水土不服,但政府卻渾然不覺、視而不見。

師大周邊聚集了台灣各地小吃和世界各國的美食料理,是認識台灣在地生活的重要櫥窗,也是國人體驗國外飲食文化的重要管道。就地方全球化的文化資產角度而 言,師大商圈是台灣在地生活與世界文化接軌的最佳橋梁、反思過去的鏡子和探索未來的窗口,其重要性絕對不亞於北京的四合院(例如南鑼鼓巷)或上海的弄堂 (例如田子坊)。所以,這次師大商圈的危機讓許多問題浮上檯面,反而是台灣城市的最佳轉機。

師大商圈也面臨許多商圈的共同問題─「成功的自我毀滅」。那是因為某些類型商家的成功,使得其他商家起而模倣,彼此競爭激烈,店租也就愈漲愈高,進而排擠 其他商家,最後變成只有幾種類型的商家存活。這也是為什麼全台各地的夜市都大同小異的原因之一,而這才是值得吾人關切的文化危機。

所以,當務之急絕對不是只在鄰里社區的地方尺度,「解決」師大商圈的問題,而是從台灣城市與文化生活的宏觀角度,重新「設定」師大商圈的生活城市命題。

筆者呼籲,居民自救會可以更為寬容和耐性,讓居民的努力產生更大的效果。其次,商家也應展現更大的誠意和反省力,讓住戶感受到商業活動是有可能符合住宅的寧適條件,甚至比純住宅區更加宜人。

最後,筆者必須提醒,在此爭議中,師大和政府的所應扮演角色與功能。這些年來幾乎看不到師大對於周邊夜市的正面影響,反而是夜市不只入侵住宅區,也大舉進攻校園。

例如:師大綜合大樓和樂智廣場的店家,和一般夜市的店家有什麼不同?師大是否應挺身而出,收留或創造類似政大書城等與大學文化契合的優質商家;甚至主動出 擊,把師大的歷史建物如文薈廳、梁實秋故居、小禮堂等改成商業經營的書屋、茶坊、小劇場、藝術電影院等,為師大夜市帶來文化綠洲的活力泉源。

政府方面,最有問題的就是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本身,既無視於台灣傳統都市脈絡,又跟不上時代潮流,還有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從未落實,或社區總體營造只是政策口號等,才是師大商圈會演變成今日窘況的重大因素。

政府應該用爭世運、辦花博的精神和資源,來面對這波文化的野火,讓城市的公寓巷弄有機會成為超越北京四合院和上海弄堂的文化資產,將台灣變成一個結合生活文化與文化生活的美麗之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