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得到數月以來,難得針對此事放任思緒與對話的機會,和大家分享這些零散的想法。


無須言說的秩序

陳秋政老師舉龍泉市場作為規模與擾亂不大,而未促成自律管理的例子,說明為什麼商圈擴張的擠壓,導致居民不堪承受的情況,而需正視商圈管理的必要性。但是陳秋政老師可能不知道龍泉市場才是師大一帶少數真正隨地方成長五六十年的商業活動空間,當中仍然以傳統社會的道德共識基礎,作為其運作的秩序,而此不需要明文明言的秩序,也是我們以生活實踐的規律。陳秋政老師應該也不知道早在一年多前,亟力促成商圈觀光化的龍泉里辦,嘗試替商圈發展促進會奔走,卻缺乏地方支持。--長年以往,地方內部發展出外人恐怕難以理解的價值,且自成秩序。並不是老店不認為現況需要整頓,有更多的原因是,店家普遍認為是晚進的商店打壞秩序,在地店家也深受其擾,且,我們的身體裡似乎流著不喜張狂不好公共參與過度節制的血液。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絕大多數的在地人是低調且內斂的,現代城市中難得的個性,才能在早年吸引願意與我們一同悠閒生活的其他商家,一一落地生根。

 

從商盟的跌跌撞撞的組織過程,同樣也能觀察到這個問題。即便同樣面臨土管粗暴的對待,絕大多數的老店家,仍不願意參與商盟,他們維持一慣優雅的姿態--就算他們是以祖厝在經營著自家的生意,抗爭從來也不是他們的選項之一,明明他們的內心遭遇更多驚慌衝擊,他們才是真正有資格發問:「我該何去何從」的人,卻仍自有一道自我排慰的屏障。這一連串的過程裡,這些人贏得地方最大的敬意。


在地商家的靜默冷淡,讓商盟的抗議變得清晰易解,某個程度上,也讓三里里民自救會與守護師大商圈聯盟的抗衡更為壁壘分明,幾個月來的拉扯成為地方/殖民舊秩序/新暴力生活/觀光的二元對抗。我們當中當然有人深受掙扎,在浦城街13巷成為第一波掃蕩對象時將衝突推至高峰。古莊里劉克男里長在處理13巷和浦城街九米主巷道的兔子兔子3餐廳的迥異態度,可被視為最能代表地方糾結的反應。浦城街13巷早在師大路未開之前,其空間紋理自然開展商業與娛樂活動,對在地人而言,儘管異國美食街五個字是建商的新花招,然而將13巷視為所謂純粹的住宅區是充滿爭議的,且13巷內部分商店尚稱自律。而浦城街九米主幹,雖然在法規上可以發展飲食業,但僅營業半年的兔子兔子3餐廳對地方的汙染和張揚的營業模式,早就讓古莊人深惡痛絕不願容忍。

 

這裡一併談談商盟的陳叔。作為落地將近二十年,第二代也開始在地方創業的商家,他是巷內少數擁有跨越舊與新身分的商家,具備多重身分的陳叔,成為此事的最佳翻譯與調解者。在商盟組織的過程裡,他同樣經歷許多自我提問--該怎麼協助這兩年內被騙進來的創業青年?商家和居民之間的鴻溝關鍵為何?如何在避免衝突的情況下,得到雙贏?

同時必須面對妻女的詰問:為什麼這件事該我們作?我們與地方的關係?為什麼我們不離開?

最後的結果,將會強化陳叔與地方的關聯,若商盟其他成員願意進行同樣的思索,也會提升與地方良性互動的可能性。

 


「我家該何去何從」

這場座談會的題目是「師大商圈何去何從」,和文化元年那場極其霸道無知的座談相同提問的邏輯,令人不耐,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所經歷的提問一直是「我家該何去何從」。我想,不會只有我家因這兩年的環境損壞,開始進行緩慢地看房子的作業。居民的抗議就是基於家居環境嚴重受損而起,「我家該何去何從」是10/26抗議能吸引這麼多居民怒吼的基礎。


而晚近且正在成形的「師大商圈」相對於長居此地的居民而言,不僅在經濟上並非弱勢,且絕大多數的晚近商家具備更有彈性的移動能力,多數是從外地開展至師大巷內經營的分店,且可移至外地展店,與地方並未擁有不可切割的關聯。「師大商圈」(或稱夜市)在這半年來被外人視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來「集體經營」,從未遭到質疑其存在的可信性,但其無論就其歷史發展,或內部特性,卻充滿尚未被揭露的分崩離析與強烈的衝突矛盾。甚至,當這個商圈(或稱夜市)的名稱存在一段曲折且欠缺共識共體的故事,外界便已經先入為主地替巷內所有商家慣上一個共同使用的名稱,不曾深思這個名稱可能僅供外人使用,而內部仍存在著商家彼此亦不相容的事實。--某些商家,反而認為與在地居民更為相似親近。

 

對多數長居在地的人而言,此事的核心一直都是「我家該何去何從」,這個提問考驗的是城市的功能,以及城市有沒有能力提供多元的居住文化的空間。當商盟一再重提過去兩年師大商家創造兩百億的產值時,這個城市有沒有能力果決地判斷,值不值得為了兩年兩百億毀去市民的家?毀去發展長達百年的獨特居住文化結構?


同一時間,在市府已經決定先整頓巷弄商店數量上的擁擠,同時發展社區工作之時,居民也必須要開始思考「我對家的期許」--開啟對家周遭公共環境的省思對台北獨特的獨棟公寓庭院住宅的未來期待生活環境的維護空間景貌的設計...。以此為延伸,我們有沒有可能作為另類思考的基地,以自身的居住經驗,抗衡現在台北風起雲湧的堡壘式的巨型集合住宅?發展以巷或者其他空間計量單位,且更有彈性的住民公共參與形式,取代新興的(一個都不能少的)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每每思索「我家該何去何從」時,也曾比較為什麼我們今日會身陷於遭商家入侵的困境--台北現代化過程中,所發展的獨棟公寓庭院住宅欠缺建築空間上的保護,且這種住宅建築型態,竟然在過程裡時常與上家下店的傳統騎樓式住宅混為一談,我們在這裡一起承受太多太多的委屈。也因為這種住宅建築型態,提供欠缺居民空間設計想像力的外來專業,不時將我們與日本的傳統上家下店的經營模式作為比較的機會,從而忽略居民結構與居住文化的特質。我們有沒有可能以此發展獨特的居住文化美學,捍衛巷內純粹的住宅景觀,或者順從外人移植上家下店的想像,將可自由散步行走的巷道,打造成人肉輸送帶--但他們會開始說:之前人肉輸送帶設計不良,我們現在要設計一個更流暢的輸送環節,不需要市府規畫徒步區,人一多就會自然變成徒步區。(這就是我昨天私下聽見的內容之一。XDD)

 

 

陰謀將會消失,商家與居民皆須自省

昨日趙永茂老師辦的座談會上,集合了市府、自救會商盟三方的人馬,這是三方首度對話,當然不可能期待初步的共識,只能將之視為彼此立場的各自重申。市府強調不可能修法,當然,當年粗糙的都市計畫表框也不可能在塵埃未落前重新劃定;自救會仍高哀觀光人潮仍持續進來,商家的存在即造成住宅區擾亂,以及對殖民文化的冷嘲熱諷;商盟放低身段只求尊嚴,希望市府在直接開罰之前,發予文書通知,事先告知商家與房東,即將開罰,以利商家另尋店面。


與會地理與公行教授則相當俏皮地發揮各種商圈如何留存的想像力,卻仍持續在一個都不能少」的天真話語中,忽略我們對地方的想像。認同才是我們最主要的key word,但各界幻想的「一個都不能少」,卻是將我們你們他們以及整個宇宙放在一個鍋爐中雜燴,忽略社區概念核心最關鍵的區別,內部矛盾必須被釐清,從此才有可能發展共識。另一方面,我們有可能陷在自救會的個人主義之中,居民內部欠缺批判性,也缺乏在地關懷的認知,過度西化的願景,配合欠缺地方生活經驗的社造團隊,可能產生畸形且更不堪使用的空間環境;商盟內部過多新進商家,將商盟主要行動能量消耗於陰謀論與抗爭之中,激化兩方對立,空間上的爭奪使用窄化商家與居民共存的模式,商盟應積極跳脫空間爭奪的框架,嘗試在欠缺資源的情況下展開新的自癒機制,退出商業使用,未必等於與地方失聯,商盟可以發揮更多想像力。


其他

雖然巷道人少了,寬敞許多,回家心情還不賴。

昨天也很有先見之明的悠閒吃完午餐,再慢慢散步去第一會議室,只是寫著寫著,我累了,這段時間看雙方進展緩慢,精神疲勞。

 

1.商家與居民間的默會致知的共識

我們都知道事件中最大且難以解決的阻礙就是租價炒作,推動租價管制,或者以其他更高明的手腕制裁租價翻漲,這或許需要嚴密的計畫。

商家已經從被羞辱的難堪中漸漸走出,商家之間培養起過去比較少見的資訊傳遞和相互關心,部分商家願意出走,將會造成巷內租價衝擊,但我們需要更長時間的佈局,除了鼓勵受觀光文宣所騙的商家持續出走,另尋天地,甚至要有空置店面管理與轉型的機制,確保過去兩年的噩夢不再重來。同時居民應該給予友善的商家更多寬容。


2.龍泉街的問題

龍泉街東側在圖表上被粗糙劃入住三的問題,一直是讓地方十分焦慮的行政錯誤。

地方歷史上,龍泉街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地方生活所需之商業活動上也是整個師大三里極為少數,仍存在上家下店的店鋪建築的地方,即便開通師大路,龍泉街的功能從未被削弱,反而是因為以龍泉街為基地,才導致兩旁商店的過度溢散。但在當時未經妥切討論的都市計畫圖表上,龍泉街的東側卻被畫為住宅區。

與浦城街13巷相仿,泰順街三十八巷四十巷和四十四巷近龍泉街端,也有少部分發展軌跡存在超過三十年的店面。有趣的是,反而是雲和街靠近師大路段與師大路59巷過去少有商業活動,在幾年內打造為商圈後,才構成商店街的形式。但是對此單一巷道的描述,仍欠缺更多該巷居民聲音的介入。)

這件事四處探詢各方口吻,大致上,議員辦公室知道此事難解,需要細細處理,但現在不是圖表更正的時機;龍泉里的委員同樣認為不宜強硬,目前作法仍是空置店面的防守,堅持住三區域絕對不可以再開任何一家新店,以此作為空間運用的籌碼,主要仍是疏散外圍純住宅的擾亂,其他優先處理的對象可從介入市府的集點制項目中,找出嚴重影響居住品質的店家,單點集中處理。

私下聽見一個說法,商一特內的擁擠混亂,反而因圖表上位於商一,欠缺介入基礎而難以處理,如果將位於住宅區的龍泉街東側部分使用強度過強的店面稍作整理,或者節制擾亂,未來龍泉街東側可以成為紓緩商一糾結的切口,也就是說,龍泉街東側的空間應用將站在策略性的位置。

回過頭來,地方必須產生共體時艱的共識,體悟我們未來也將共同生活,而今經歷的陣痛,不應成為傷口,應積極正面處理當前的難題--先將擾亂生活的線頭解開,發展共同願景。

(但老實說,針對龍泉街東側我還是很焦慮。XD)


3.自律管理應具彈性

和一位大姐閒聊,我們聊到商盟的自律公約,大姐說,規定每家店都開到十一點也太僵硬了,某些店開到深夜亦不覺防礙,何況他們提供部分夜行人類的生活便利,巷子裡如果開一家二十四小時且很安靜的書店或美術社,大家覺得討厭嗎?

大姐沒有說的是,某些店就算只開到八點,也覺得吵死了,尤其是那些喜歡大聲講話拖著推車,走來走去、店裡客人超多抽起菸來好像有十幾個備用肺,還四處亂丟菸屁股

對住在這裡的人而言,有個明文規定豈不綁手綁腳,過去幾十年,我們沒有規定同樣知道自愛互重的道理,專屬於地方的教養才真正具有約束力。

只是現階段,我們必須要體認這是非常時期,各種規定除降低擾亂,還能提高營業成本,加快自然淘汰的速度。用這種方式淘汰商家被動且有瑕疵,但在市府集點制的怠惰之下,似乎商家也能接受這種模式。

嗯,說到底,自律管理是商家自身的事。

(另外,紅豆家不是已經進入裁罰程序,為何仍打開大門,持續開張?在門口張貼那張指控居民亂丟垃圾的告示,簡直就是自招其長期被地方討厭的事實。)

 

4.商家需重建與地方的關係

除了連帶必須增強,商家也必須要理解,這裡永遠不可能再創造一個晚上上萬人次的觀光人潮了。無論未來怎麼走,觀光將在此處急凍,無論未來變成什麼樣子,觀光都是我們第一優先提防的對象。如果想要作的是外來觀光客的生意,就趁早離開吧,不會再有機會了。要與地方重建聯結,只能掌握在地生活居住與往來師大學生的胃口走向。


5.居民內部必須加強連結

大概就是陳秋政等習於強調發展地方社區型態的組織,雖然我對此沒什麼好感。

但無論如何,重災區的居民應勇於挺身表達意見與需求,其實蠻擔心重災區的利益被犧牲。

居民內部必須培養共識,需要匯集共識的管道。


6.師大的小朋友一直很想要拉居民和商家去校園會談。哈哈。

 

 

 

2012/5/7更新:

本周一直有居民在這篇文章下捍衛劉會長,形成我個人比較不樂見的傾向--將自救會與劉會長畫上等號。底下的討論一再重申這種舉動是十分危險,可能危及自救會。


希望提醒大家,五十巷居民組成自救會(並擴大變三里)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督促北市府依法行政,維護住民權益。

長久以來,此行動有一個共同的想像基礎--過去,比現在更美好,而我們要的有自救會的還我清淨,也有FB和BLOG發展出的還我優質」。


回應#16時,盡己可能將自救會存在的基礎予以釐清,自救會建立在集體行動上,不能因個人鋒芒太健,或獨特的charisma魅力,將自救會轉成個人資產,這一點必須要成為居民的共識,才能強化團結與持續督促市府行政的行動--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業,更不該成為一個人的功業。事實上,這從頭到尾都是集眾力而成的組織,應以委員制或其他方式讓眾人的聲音,透過自救會精準傳達。自救會不是一個牧師的佈施會、不是一個CEO管理的科層組織,而是一個基於公共利益而起的市民運動。在這個過程裡,師大居民對政府與社會單一狹隘的發展價值,提出不同的責難,升高城市面貌的討論層次是十分可貴的。同時,我們必須確保地方的聲音傳達進自救會,而自救會也妥善的彙整眾人的意見,且自救會的策略應符合最多數的利益。

(雖然現在劉會長的版本已經是:即便只有一個人受難,也必須依法行政。而將督促市府裁罰的優先順序,從原本由五十巷八成居民的連署同意要求市府優先裁處的陳情擱置,轉化為以公安油煙等重大危害,作為裁罰順序的標準。這部分是一個辯難,此處僅點出差異,不加以其他評論。)

 

在本文下的留言裡,持續出現看來實在是過期已久,但在過程裡,確實打擊自救會內部,且應該要引發反省的癥結。

 

fb上已經談過多次,嗯,一則,目前似乎沒有談這些的必要;二則,我太愚昧不知該怎麼談,才不會對現階段自救會的工作造成傷害--在自治會出現,且似乎借用了還我blog的內容之後,為免有心人扭曲濫用以模糊事件焦點,此一考量已成為發文時的約束力。


曾提,自救會章程造成會長權力獨大的問題,使得籌備期委員權力遭架空,會長夫人身兼唯一會務,且會長一家佔據2/4古莊里委員名額(籌備會時期,古莊龍泉兩里無法選出五名委員,僅得四名),更讓會長權力獨大,多次會議討論都在沒有經過委員同意下,單方面發布。打擊最烈者,是11/23自救會首度見副市長時,由會長及夫人所整理的資料中,赫然見到一份以古莊為主的首惡名單,要求副市長優先裁處,這件事,導致內部的質疑,而會長提出的理由和所受理的檢舉陳情內容,與資料無法構上。當然,現在看來古莊這些餐廳多數也都有民意支持,然而,提出首惡名單的動作,等於是在未經委員討論的情況下,以會長個人觀點作出定調,而這個優先順序的定調」,也等於是自救會對整個師大社區環境問題的策略,如此重要的決定,卻未經討論。又另,該名單中,甚至沒有出現10/26公聽會上多次由居民抗議的餐廳或者商店自救會幹部會議上由委員或幹部提出之商店,是故,也有獨厚會長意志的疑慮。即便過了半年,且另外兩里也陸續提出名單後,這份名單和討論的過程到底該不該公開,仍一直讓我感到煩惱,即便至今,也不能否認是否仍牽涉到造成特定人的人身安全的問題。雖然劉會長逐漸釋放部分權力,但在新近的自救會提報市府的名單,依舊令人困惑,三月市府舉辦的公聽會上,多位居民輪番砲轟有各種油煙噪音佔用避難室營業佔用防火巷營業瓦斯擺放等各種問題的餐廳,在該清單上仍僅書賣酒,更別提其他,但這部分就交給自救會內部自己去處理,也建議鄰居們如果認為寫信給自救會遲無回音(畢竟會務就會長夫人),也可在還我上反映,我會盡量確保其他里的委員收到內容,希望這種case不要太多。

 

再來是劉會長的話術,其實劉會長在電視上的表現有許多令人疑惑之處,譬如,若曾參加過早先幹部會議者,大概會記得劉會長自稱是退休後才搬回三里居住,但...,這種是應對自治會和商家質疑時的一個回答。其實,劉會長大可表達其與地方深厚關連,以及自救會強壯穩固的委員與幹部制,更別提還有龐大的民意基礎,不應該在應對這種跳tone的質疑時,照樣回到個人問題上,更不需要...。

 

接下來是劉會長在2100委婉迴避回答的所謂內部策略(內容和現在自救會操作的方式沒有什麼兩樣,若是經過委員一致開會同意,根本不需要迴避回答,大大方方回答:本會與三里居民一致同意,這是應對北市府荒謬的裁罰方式的最佳解即可,還可以搭配劉會長標準的得意微笑)。這份文件之前已經由某自救會幹部放上fb上,自不需要否認,然而因為主張捍衛劉會長和自救會的言論提及此,並選擇相信劉會長於電視上回答的所有文件皆全部公開一說,是故,我就把email的長相貼出來,當作是一個無料的證據好了。

 

這就是2100上,某位很像是房東的太太拿出來質問的內部策略的信件原貌,而文件的內容,可以在fb上找到:

不可外傳策略 

 

這是想了很久之後,覺得最不會傷到任何人的方式。

照目前仍在自救會內委員的意思,沒有人是完人,劉會長也會犯錯,而籌備會時期的錯誤,請用大家卯起來參與和關心來降低未來犯錯的機率吧。

有民意作為基礎,自救會的行動才不會受到位置錯亂的質疑。--說來真可笑,還我blog上對劉會長的質疑,一直是用insiderwhistleblower的角度,沒想到這種角度被神秘的自治會和商盟挪用,稍微精神正常者,大概都看得出這種操作邏輯的挪用有多麼荒謬,當然我們也要慶幸此事--自治會和商盟並不聰明。(另一方面,檯面下的觀察是這兩個組織蠻容易受人操控和唆擺的。)

 

然後,主張捍衛劉會長威能的鄰居也提到PTT上如何如何,我只想說,PTT上強力捍衛師大三里里民自救會的隔鄰Mikli大,不也多次說過劉會長表達方式的缺失?又,PTT上不全然認同自救會,但也想要捍衛家園的居民也多據劉會長的言詞表達有不同意見,我們應該妥善安置同一陣線的不同意見,適當的修正又有何妨,何況,劉會長是常常衝過頭,為了衝首惡論點,讓以服飾店為主的東邊很為難。

 

嗯,這不是說現在自救會內部沒有問題了,目前觀察還是有人力吃緊的狀況,然後,很不懂東邊的聲音明明喊的很大聲,在清單上卻那麼微弱,尤其在兩場座談會上,古風六到七位居民輪番砲轟的某餐廳,卻...,總之,光該文青餐廳乙例就令人備感困惑。

(也可能是我最近沒什麼時間關心,消息漸漸不靈通,歡迎有在反應災情和參與自救會的鄰居表達意見。)


 



 



 

 

 


 

延伸閱讀:[訊息]4/21「師大夜市商圈何去何從?」座談會/臺大地方與區域治理研究資料庫。

相關新聞:聯合報師大商家住戶 首度王見王

(在王準備成形的時候,各位鄰居,我們要選擇成為子民,或者藉由參與促成地方的多元可能。)



 

 

為了讓在地人的聲音能傳達至外界,歡迎在地居民 商家或者在師大一帶生活的朋友,利用這個部落格表達自己的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