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社 

(圖片截自地下社會FB

 

地下社會的塗鴉牆留言令人輾轉難眠,只是已經答應里內長輩絕不可以再阻礙居民抗議外來觀光產業在巷內蔓延的行動,更承諾不能再質疑某些居民行動的正當性,導致能公開談論的內容十分有限。

也因言論內容被限制,只能先談談地社的言論多麼諷刺。


倘若熟悉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人,大概也能同意多數曾踏入地下社會的人,正集中在中產階級。--包括我,基於回家十分方便的理由。不過在地社能發生什麼恐怖的事情嗎?嗯,除了被某種大型犬(黃金還是拉步拉多?)撲倒以及因空氣不流通導致的眩暈之外。

正如台灣社會運動的發展,嗯,真抱歉,即便到現在台灣的社運界仍是由背景相似的一群「中產階級」支撐著。不過,社運內部在九零末與本世紀初對此現象有許多雜音與相對應的行動,但地下音樂或者近年跟隨文創這門好生意而生的「某群咖啡店業者」似乎卻缺乏同等的自省。


當然,若居民的行動能提升至與社會對話的層次,或許能從師大居民對抗貪婪無德的觀光產業文創業的抗議中,找到城市發展的積極動力,重新建立店/家的連結,找到更為有機的城市的空間使用模式,打造我們理想中眾聲喧嘩的城市,而非陷入猶如蝗蟲過境般摧毀在地文化的空間利益競逐,可惜店/家膠著的現狀,讓任何一種具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討論,都可能遭遇雙方的批鬥。譬如文化元年日前的座談會,內容打著維護城市特色的美名,卻過度結合「某群咖啡店業者」的利益(有些咖啡店業者真擅長找舞台來迴避社會責任),欠缺在地商家與居民的聲音。這場座談會高調上演一場與地方脫節的走音演出,形同一場象牙塔小團體自慰活動,在被在地商家當空氣(更因此被批評是掛羊頭賣狗肉),居民視為程咬金下慘淡落幕,隨後和「某群咖啡店業者」私交甚篤的駱以軍和張鐵志等人,在欠缺反身性的情況下,不時利用媒體影響力,在不同的社會事件中包裹師大抗議外來觀光產業入侵一事,模糊事件足供討論的價值,使得角力越演越烈。


地社言論令人發噱之處是刻意忽略師大居民的社會階層和主要角力對象--「某群咖啡店業者」相當,而經濟實力則難敵一年創造147億營業額的整個產業。地社FB塗鴉牆上的留言,巧妙的將自己放置在中產階級的對立面,未曾深思地社雖然非主流,卻無法與中產階級脫鉤,更不可能與勞動階級畫上等號的事實。

小中產--尤其師大一帶為數眾多的大學教職員往往身兼台灣社運組織的捐款者及論述提供者;在這一帶活動的師生則是地社的消費者。在地社的留言中,彷彿忘了這些事實。將中產階級貶低為拘謹貪婪者,刻意利用刻板印象忽略目前M型化的社會結構中,小中產正是主要受到擠壓的對象,而師大一帶的巷弄在這五年內遭到觀光產業文創業的入侵,卻缺乏及早抵抗的力量,導致環境全面受損,此等劣境何嘗不是反映整體台灣社會階層的鬆動現象。

 

至於,某些居民將地社視為毒瘤,將之置入居民(住宅區)對抗外來產業的對象,內部並非沒有其他聲音,尤其,地社位在第一種類商業區(特)中,且臨接路寬十五米的師大路,更毋須提及地社存在時間已久。

 

是的,我們都知道地下社會和純住宅區巷弄變夜市沒關係。

 

不過,目前巷內情況依舊糟糕,每週仍有衣服店違規開業,仍有房東持續在窄巷內招租;前周還有投資客嘗試破壞一樓住家結構,試圖毀壞住宅庭院以出租為營業場所;許多在住宅區危害環境甚烈的首惡商家,遲遲不肯退場;攤販不肯退,還有龍X里X長將一樓房子出租為攤販倉儲,攤販持續在巷內跑場;衣服店就是不放棄前進住宅區深處;還有某些外來商家不好好去合乎法規且不妨礙他人權益的位置展店,閒著沒事跑去搞什麼國賠。外來商家嘗試鬧事,使得多數居民不得不只好綁在一起,相信按照事件發展,自家巷子遲早有一天能恢復原有的環境。


嗯,對不起,忘了回應貪婪這件事,如果今天地社喝掛不用錢,或許有資格說這種話,可惜,地社仍然是一個營利場所,而居民保護自己的孩子回家與生活的空間,希望懷孕妻子吸入體內的是不含恐怖油煙的空氣,不知道貪婪在哪裡?

 

雖然,居民對抗外來產業的事件,確實與某一群業者的貪婪無德相關--那一群人從來不忘記提及他們一年可以創造147億營業額的價值,卻常常忘了提他們有沒有和中產階級一樣誠實納稅?有沒有替他們的員工投保勞健保?更不會誠實告訴大家,師大巷弄內除了原有環境與文化受全面性的侵害之外,他們帶來的其實是一間間超小間的血汗工廠。幸好地下社會和這群貪婪無德的外來產業無關,但本部落格言論受限制,無法說得更多。


只能說同樣受到牽連的商家,並非只有地下社會一家,巷內那群貪婪無德的吸血蟲若仍不肯罷手,地社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延伸閱讀:

LIVE HOUSE背後隱藏的文化優越?「Live House」閉鎖文化下的迷思/吳牧青。

「只想從土狗變貴賓狗」 吳牧青臉書批獨立音樂人/ETtoday。

從十年前的文章,思考為什麼live house需要在這個時候正名?當中暗藏什麼樣的階級價值?暗藏生機的「地下社會」-一個PUB的體察/洪欣凡,2000年5月5日。

另一個角度觀察地下社會操作整件事的手法,可讀:地下社會半邊火/呂政達。



[紀錄]「文化元年」論壇:舊的街巷‧新的城市/師大商圈存廢爭議、台灣街區文化何去何從?/CSA。

[訊息]收到罰單?全鏟?請怪這三間新開服飾店。

[訊息]為什麼服飾店必須退場!/在地居民。

[民聲]147億之謎/Jaide Bai。

 

泰順街54巷居民再度聯手出擊 阻止店家違法裝潢 - 事前阻止 比事後檢舉更能捍衛家園 師大三里里民自救會

(前週嘗試破壞一樓庭院住宅,以改裝為營業場所。)

7/2 將與市府開會 請大家更正附表 (6/27中午12點截止 下午寄市府) 師大三里里民自救會

(直到六月底,仍有新商家持續展店開業,空置店面控管有限。)

 

 

2012年7月14日更新:

反身性(reflexive)始終是部落格內主要的思辨架構,從未掩飾身分和位置,不斷重申立場和價值,就是希望進行討論時,閱讀者能得到足夠的資訊,反覆檢視部落格內提供的訊息,作出最理性的判斷。留言內有人質疑,既不認同___利用居民的力量,強加個人意志於集體行動中,作了什麼作為?

除了半年來網路上,傳遞內部求救訊息對在地商家保持友好開放的態度,提供資訊甚而成為___鞏固權力的箭靶。(本里並非___實際掌握權力的一群,這個位置促成半年來部落格質疑的力道。)


針對地社的部分,早在五月已向里內發出建議:

地下社會0   


7/3早上寫完這篇文章後,報備給里內的長輩,接著寄出這封信:

地下社會   

文章一開頭即已提醒長期關心這件事的人,部落格在五月中遭遇龐大的壓力,為免里內良善單純的長輩受到傷害,主動承諾許多條件,因此絕對不會在居民抗議事件落幕前,再度挑戰___的權力行使。當然,這是一個公共事務,任何關係地方權益的訊息和過程,都不應以侵害言論自由的暴力手段限制之,捍衛言論自由的空間,才是民主的展現。意即,即便承諾降低網路影響力,以及選擇性隱晦部分意見的陳述與訊息傳播的內容,但是師大居民對抗外來產業的事件乃可受公評之事,居民如何展現地方整合資源的能量,這些過程都是公共財,深具相關研究的價值,具備公開的必要性。

 

今日補充的兩封信件乃私人信件,僅是個人意見的溝通與陳述,目的只作為回應留言中對我個人在事件內扮演的角色的質疑,切勿過度詮釋渲染,以免造成部落格失去持續對外提供不同於___,且堅持地方立場的發聲機會,謝謝大家的配合。

 

 

 2012年8月5日更新:

只有當差異被肯定與重視,只有當各自的脈絡、所處環境的能動性、價值與觀點都能被考慮時,我們才能有理想的對話空間

關於文化、運動與地社等議題的一些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