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社區憶往 王岫 

原載於:師大社區憶往王岫,更生日報。


民國五十八年到六十二年在師大唸書,那時沒有所謂「師大商圈」或「師大夜市」這樣的名詞,現在的師大路,也是兩旁都是牛肉麵攤的老龍泉街,再從舊日一棟中信局宿舍左右延伸下去,才是目前好似巷弄的龍泉街。


昔日老龍泉街牛肉麵,是台北市有名的,但一碗六到十元,仍是我們當時家境大多窮困的師範生吃不起的,頂多有中南部親友北上,帶他們去解解饞而已。中南部同 學,以前在家中大概也都不吃牛肉,故龍泉街的牛肉麵街,於我們而言,似乎只是路過的一條路,只聽著伙計喊著:「中原一點紅!一碗」(加一點辣的牛肉麵一碗)的呼聲,平常是少去吃的。


師大學生要不在學生宿舍吃公費餐食(那時每月二七○元左右),大三或大四,沒宿舍住的,就分散租屋在現今浦城街、泰順街、雲和街巷弄內。吃飯也在這些巷弄 間開的自助餐店。浦城街十三巷,是自助餐店較多的一條巷子,我們每餐只花三、四元就能吃飽。十三巷有一家「開平飯店」,是唯一有點菜和合菜的餐廳,但價位較高,只有當時經濟條件較好的港、澳僑生才會三不五時就進去吃飯;開平飯店,現在看來是類似可以吃經濟客飯,也可以叫一桌合菜的普通餐廳,卻是我們當時心目中的五星級飯店呢。


十三巷早餐店也不少,但多是賣豆漿、饅頭的,樸素的生意店面而已。所以,當晚上七、八點後,自助餐店結束營業,這條巷子就歸於寧靜了。其他開的較晚的商 店,則分布在現在的龍泉街巷內,不過,除了自助餐店,也不過是一家歷史悠久的麵包店和水果店、飲冰店、修改衣服店…等等與學生生活較有關係的店面。現在師 大美術大樓面臨和平東路邊,當時還有一家大家暱稱「龍門客棧」的自助餐店,也頗為有名,師大學生也常去光臨。


未拓寬前的和平東路,才是其他商店主要分布地區,有著名的學生書局、文景書局等;有美術系學生常要光顧的裱褙店;有畢業前學生必須找它們拍畢業照的「老 二」、「不老仙」…等等照相館;眼鏡行、文具店或少數衣服店也都在和平東路此等大條街路才有。對師大學生而言,最奢侈的咖啡、簡餐店││雷蒙餐飲冰果店則 是在現今和平東路和金山南路口。


師大是求學四年的地方,附近都熟悉了,基本生活機能又不錯,以致於我畢業後,幾乎有一個夢想,就是如果能在台北購屋,師大附近將是我的第一志願。退伍後, 有將近兩年時間,回到師大圖書館上班,租屋也選在浦城街四巷八號。這樓房歷史悠久,是當時少數在樓牆上鑲刻有樓名「志立樓」的四層樓,每樓隔成一間一間 的,專門出租給學生或單身上班族;因是水泥隔間,比起附近鴿子籠似的木板隔間出租套房,算是高級一點的,每房住兩人,上下床舖,一人房租三○○元。我當時 曾和要來準備考台大研究所的堂弟共租,他考上研究所後,我也因東西漸多,乾脆就一人租一房了。浦城街四巷算是以居住為主的寧靜街巷,只有靠近羅斯福路的那 頭,有牙科、洗衣店等少數店面。浦城街四巷有小弄道通到師大運動場側門,我常和租屋在十三巷公寓二樓的女友,晨起一起去師大運動場打羽球,然後去四巷路頭 那家一對外省老夫婦開的豆漿店吃早餐。老夫婦見到我們就笑咪咪的說:「一冰一熱(豆漿)兩饅頭,是嗎?」彼時,和許多商家老闆都很熟悉,很有人情味道。


五、六○年代,師大附近區域,就是這麼一個基本生活機能不錯的所謂大學城社區,寧靜不吵雜。我想購房定居的第一志願雖在此,但上班族薪水終究無力在這裡購屋,加以後來離開師大圖書館轉任中央圖書館,結婚後也只能搬離這裡,暫時棲息北縣郊市了。


然而也不知為何最近十幾年來,師大社區變成師大商圈和師大夜市,浦城街十三巷變成燈火燦爛的異國美食街,龍泉街巷弄變成人潮滾滾,喧囂至半夜的衣飾、小吃 密集店面;龍泉街牛肉麵攤拆了,拓寬成師大路,更是車水馬龍,星巴克咖啡、美式餐飲、酒屋雲集;我曾穿梭附近巷弄,竟找不到一家自助餐店,很驚訝現在學生 經濟力怎變得那麼好,都吃美食餐廳了?但或許他們都只是來夜市的觀光客?學生們要吃便宜的自助餐,只能在宿舍餐廳,或遠征到金華街和永康街巷弄了。


假如你問我還會不會再以師大附近為購屋居住第一志願,我當然會搖頭了,因為大學城的師大社區已消失了,只剩下觀光客的師大商圈了。商圈和夜市,畢竟只能走訪,不宜久居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