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師大是家。   Jaide Bai

CIMG8349.JPG 

(圖片攝自雲和街:此為最傳統的師大住宅大門,綴上整齊植栽與手寫紅春聯,若無店面,路旁應植有更多整齊花草。左邊冷氣是店面的冷氣,這戶大門位處的兩米巷弄已在今年10月整條巷子全面拆建為服飾與餐廳店面。


    如報載,昨日(10/26)師大居民於發起保衛住宅權與住宅環境的遊行抗議,然,這場抗議怒火當中燒出的不是居民與商家的對立,而是地方與外來勢力的抗衡,以及小市民對抗觀光政策抹煞地方文化特色、利用媒體與觀光文宣修改地方史誌的粗暴惡行。


  公聽會中,居民嚴正抗議台北市府漠視夜市與流動攤販在住宅區的寧靜巷弄中誕生蔓延,任由外來商客毀壞發展良好的單純住宅聚落;以及台北市政府於今年(2011年)三月將公車站牌自原有的師大一修改為師大夜市,修改站名形同企圖改造居民的地理認同。


  師大一帶擁有台灣這座商貿島上最為罕有、最古老的純住宅區,日領時期的公教宿舍是這裡最早的地標,國民黨來台帶來大批軍公教與文史哲工作者,師大巷弄間成為台北古城中唯一以文教工作者為主要居民結構的居住地,百年來經歷都市多次變革,師大一帶發展出無商賈、無地主,以公教為主的小康之家居住環境,並依其學區之利(註一),於 八零年代吸引性格相似的都市新興白領階級入住,成為台北城中少數得以遠離商業風氣且一屋難求的住宅區。也因此,此處不僅住有梁實秋、殷海光等隨國民黨來台的第一批當代知識份子;詩壇巨擘羅門與蓉子夫妻於泰順街的住宅燈屋,依舊以詩照亮師大鄰里的巷間;八零年代重要詩人林燿德與林泠皆曾於作品中提及師大一帶的童年與成長回憶。


  迄今,鄰里間仍培育教育程度相當的文史哲教育工作者與各行各業白領階級,造就區域的特殊生活風格與品味,這個地區原本擁有台北城中令人驚艷的綠色巷弄,居民以日常生活實踐城市中難得的「家」的概念。數十年以來,師大一帶巷弄散見各種特色商店,皆應這群都市中堅份子與來往台師大師生的需求而生,曾經發展出區域密度最高的生機飲食商店、小眾且多元的書店、低調安靜的庭園咖啡、城中價位最合理且美味的食物,並與街區內兩個傳統市場師大女生宿舍週遭小吃共同提供在地生活所需,這塊土地曾如此完美地進行我們的生活節奏。


  在越顯誇富失序的時代中,此處居民依舊擁有不浮誇奉行法治與社會規範的穩定性格,然則一切卻被短視近利的政客,以觀光為名,招來不符合地方風格的大量外來商客與觀光客,外來商客帶來可被快速取代的時髦、商業化 的流行品味,排擠在地老店,使師大居民與商家在生活上產生嚴重斷裂綠色街景面臨全面性破壞,帶來各類汙染與複雜品流 ,鬆動居民結構。觀光局文宣出現師大商圈的字樣以及冒將公車站名更改為師大夜市的命名暴力,將師大在地居民的不滿推至高峰,喊出師大無商圈、師大無夜市的口號,以不容忽視的地方歷史記憶,對峙政府與外來商客聯手侵吞罕見的文化住宅聚落。


  師大最引以為傲的是形塑地方風貌的在地居民、認同儒雅品味的城市清新份子、踏實純良的在地老店是我們堅持保留的鳳凰花樹、更是巷道間叔伯們親手修剪的植栽與家戶門前諷刺時事的大紅對聯,這些塑造了巷弄間獨特且值得珍惜的真實風景。


  我們有幸在此成為城市中的一部分,我們不是商人,我們想要回原本單純美好的家。

 

 


 


註一:街區內(步行十分鐘)共有三所小學:新民小學(民國四十一年成立幼稚園)、古亭國小(民國四十一年成立)、龍安國小(民國十八年成立,日據時期專收日人子弟,時名錦尋常小學校)。另,師範大學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甚且晚於龍安國小(錦尋常小學)。

 註二:目前師大一帶的惡性觀光發展影響到三個以住宅區為主要型態的里,包括龍泉里(1,584戶,4,727人)古風里(1,704戶,4,446人),以及古莊里(2,839戶,7,052人),總計16,225人。
 

 註三:相關新聞:苦勞網,2011/10/27師大夜市擾民 都發局承諾改善 居民反嗆:違法商家就該退出!

 


 

 


編按:為了讓在地人的聲音能傳達至外界,歡迎在地居民 商家或者在師大一帶生活的朋友,利用這個部落格表達自己的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