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民生報,2012年10月29日


有著美麗名字的霧裡薛溪跟台北有什麼關係?你知道支撐起臺北盆地水利關鍵點在哪兒?答案就是最近因夜市鬧得熱騰騰的師大路方圓百里。透過台北市政府 文化局 舉辦「影像記憶封存」霧裡薛圳支線街區老照片徵集活動,凝結老臺北的景象與記憶,除喚醒充滿歷史情感與人文風情的街區風貌,也象徵這條水圳穿越歷史持續汩 汩流貫的感動。


台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劉豐豪理事長說,霧裡薛圳是臺北盆地內最早有興建紀錄的水圳,約建於清雍乾年間,因引霧裡薛溪(今景美溪)之水而得名,霧裡薛 圳支線自九汴 頭出,分為三支線,主要灌溉臺北市西部,灌溉面積約500餘甲農地。與引新店溪水的瑠公圳共同支撐起臺北盆地內水田的發展,奠定臺北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基 礎,開啟清末臺北轉型為全臺政治中心之路。


霧裡薛圳三支線的分水樞紐九汴頭,約在今天大安區溫州街與新生南路間,剛分流的支線涵蓋範圍約以南大安區為主,其居中的第二支線沿著溫州街、跨過辛 亥路、流 向泰順街,在泰順街26巷附近形成一大埤塘,經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區,沿著麗水街東側往北奔流。從霧裡薛圳支線圖來看,不難發現霧裡薛圳支線涵蓋的範圍 人文薈萃。


文化局舉辦「影像記憶封存」霧裡薛圳支線街區老照片徵集活動,將一個月間徵集而來,1920-1980年間的八十多張老照片,透過藝術家阿格的透明樹脂相框製作,開放社區民眾認養。


文化局劉維公局長表示,這些蒐集來的老照片,經過樹脂封存後,讓居民認養回家,當家裡的寶,分享給來訪的親友,仿若一個種子發芽出去,只有住民了解 社區背後深厚的人文發展,才能有情感的連結。也期待上次屋瓦傳情的屋瓦及這次帶回去的社區老照片,未來都能辦回娘家活動,再說延續的社區故事。


古風里孔憲娟里長略帶感慨的的說,小時候這裡是純文學純藝術的地區,商業行為進入後的過度發展,終於讓多年積壓變成反撲,社區並非反商,但無法連結,就無情感交流。走過這一年的風風雨雨,過與不及都不好,但這過程喚起了社區意識,努力協助店家與居民一起找出平衡點,希望社區邁向多點人文多點藝術。

 

 

 

 

 

 

 

 

延伸閱讀: 臺師大數位校史館NTNU History 的相片

 

編按:這條支線未達古風里,主要流經龍泉里(泰順街),並入現在的錦安里。文中所提之碑塘應為現在泰順街26巷至38巷之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