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面對一個多月來的師大商圈爭議,政府始終沒有正面回應,「巷弄文化」關鍵推手、台北市新任文化局長劉維公終於打破沉默,日前接受Yahoo!奇摩專訪。他直言:「這一個月,就是要給那些惡質商家震撼教育!」而且他認為,商圈本來就不等於巷弄文化,只有那些惡性競爭的商圈消失,師大特色文化才有機會發展。許多人質疑政府沒作為,身為社會學者的劉維公卻確認,社會運動本來就要時間。
以下為受訪重點:
劉維公:師大商圈本來就是個文化議題。尤其現在不管是自救會與商家已經沒有互信的基礎,也沒有對話的共識,唯一能夠把大家拉回來的,就是文化面,就是所謂的巷弄文化。坦白說,巷弄文化絕對不是用有多少創意店家來決定的。文化局所主張的巷弄文化,談的是一個地方的生活價值觀、生態態度、生活品質。
給予惡質商家震撼教育
很多人都以為推巷弄文化,就等於在推商圈,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我們在師大商圈上非常清楚的看到,商圈的惡質商業競爭跟房租炒作,就把我們的創意工作者都給趕走了。
在當地,為什麼店家會從400多家變成600多家?原因是坪數5坪以下不用開發票,有些房東就把他的店面切割成好幾個5坪以下,變出一大堆賣衣服,賣小吃的,本來幾萬元的租金,一下子飆到40萬。
這一個月以來政府的法律作為,就是要那些師大的惡質商家知道,他們的發展對地方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必須接受應有的處分。
社會運動本來就需要時間醞釀,過去這一個月多的過程是必要的。接下來將是社區總體營造的開展。如果我們一下子就說介入要做社區營造,我覺得對那些店家來說,不會有太強烈的震撼教育。
關於巷弄文化這次成為討論的焦點,我必須強調,鼓勵巷弄文化,不等於鼓勵不合法。創意工作者需要這座城市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台北市的巷弄發展,他們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還是要守法,不然政府也沒辦法輔導。
師大商圈爭議 是非常好的機會
接下來文化局會做幾件事情,第一個是深度訪談,我們會去訪問店家、居民、師大的師生,挖掘出他們真實的聲音。
透過這個深度訪談,我們再去找社區營造團隊,拍攝紀錄片,然後辦一個展覽。我們透過影像,紀錄片、展覽的形式去呈現自救會的想法、商圈的想法、居民的想法,讓讓那些人能瞭解彼此的想法,不要只看片面的報導。第三件事,我們會找來設計工作者、創意工作者組成一個團隊,為現在的師大商圈提出解決方案。我不是要辦個展覽來降低大家的敵意,而是找出大家的公約數,用創意、設計的手法,解決現在的問題。
我們正準備爭取世界設計之都。所以這次事件,剛好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市政府把這次的問題當作是公民運動、創意運動、生活運動,考驗這座城市的設計成熟度。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解決怨恨、焦慮、彼此的敵視跟猜忌,如何重新建構一個對話平台,用社區營造的方式,一起把互信的基礎建立起來,也讓其他行政機關未來在做事情的時候,市民願意相信跟支持,就是文化局的責任。
當師大商圈整頓好,而且也通過消防、安全、噪音、環保、衛生等法規,一旦完成,這地方是不是商圈應不重要。因為它將會成為一個有強烈人文價值的生活圈,還有可能成為其他商圈的範例。這一套計畫走完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都是很正常的事。因此,我對台北市一直抱持高度的信心,因為這會刺激每個人去思考--我們到底要怎樣的生活環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