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商圈風波中台北市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楊立行 (政大心理系所助理教授)

原文出處:師大商圈風波中台北市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師大商圈的發展及伴隨而來的種種衝突,由住民與商家 之間的矛盾開展,但其背後卻有著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那是人謀不臧與政府無力二者共伴下的必然結果。由近期內的幾則相關新聞來看,商家帶來環境安寧與整潔 的破壞,當地居民為求自保家園而向市政府檢舉,於是市政府開始一連串的掃盪行動,像是祭出都市計劃法七十九條,即六米以下巷弄不得開設餐飲業,要求師大商 圈內相關店家限期改善(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880216.shtml);以及將捷運站告示牌上「師 大夜市」標示換成「龍泉市場」與撤下台北市觀光網站上關於「師大夜市」的介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 /6877285.shtml#ixzz1lRXnfrb8 Power By udn.com)。由這幾則消息似乎看出台北市政府處理此事的決心與鐵腕,好像把商家趕走就天下太平,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居民與商家並非對立

 

有 居民就會有商業活動,嚴格說起來,師大附近居民們並非一點也不能容許商家在他們附近活動。在師大三里里民自救會的「還我優質師大生活圈」網頁中,不斷提到 許多他們念念不忘卻早已消失的老店,像大碗公、龍泉街上的沙茶牛肉炒米粉、布拉格咖啡、永康快炒左撇子、還有一些帶有濃厚文藝氣息的歐系服飾店或個性小 店,一如網頁中說的「我們的生活與店家總是密切結合」(http://shidaarea.pixnet.net/blog/post /12461525)。既然如此,又為什麼會演變成今日的局面呢?

 

 


書卷氣 vs. 銅臭味

 

1990 年代以前在當學生的人,對師大附近的印象是書店、美術店和咖啡店所構築的書卷氣息。這種印象正是長年來師大附近人文薈粹所蓄積起來的文化能量,這也使得台 北市南區成為全台北市中最有人文色彩,最有藝術風格的一區。這樣的印象曾幾何時,漸漸被攤販和廉價服飾小店所取代。賣服飾和做小吃兩者有本質上的相似,它 們所需要的店面不大,房東甚至可以將一間分成兩間出租,可以收兩倍租金。於是人潮可以數以倍計,生意自然興隆,但,這背後的代價卻是夜市化的銅臭味,不僅 當地住戶覺得生活品質被破壞,來逛街的民眾也得要忍受跼促不堪的消費環境。



【有時一面牆就可以是一家服飾店了,即使連攤販也只能因為要做生意而委屈孩子窩在一堆衣服下睡覺了。】

 


相較於明亮有文藝氣質的咖啡店,我想,就算不是師大附近的居民,應該也會明快選擇自家附近要哪一個吧。


【前cozy咖啡】

 


所以,在筆者查看了許多部落格的相關討論後發現,這附近的居民要的是優質的生活圈,並不是要趕走任何商家。所謂的優質,乃是這裹過去二十幾年三十年所累積下 來的人文素養的再體現。網路上也有不少聲音感嘆於此地書卷氣不再(http://city.udn.com/63791/4735842?tpno=0& amp;cate_no=0)。

 

 


人謀不臧損人利己

 

然而,在感嘆這些商家入侵這片師大社區的 同時,真正該檢討的目標恐怕不能是這些店家,而是那些房東們、鼓勵出租的有關人士(里長或房仲業者)。畢竟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殺頭的買賣有人要。這兒有人 潮,商家自然會湧入,我們實在很難在這點上不准房東出租他的一樓房子給多家攤販,畢竟擋人財路的事在華人社會裹可是大忌。然而,已經有不少部落格披露出租 背後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像是涉及侵佔國有土地、黑道圍事、警察與黑道掛勾等等(http://www.mobile01.com /topicdetail.php?f=37&t=2532457),在在讓人對於當地住戶的抗議情事無法付出高度認同,畢竟,弄壞自己生活品質 的不是別人就是自己鄰居。筆者也實地詢問過附近居民,也有居民表示,師大在師大路一側最近出現了一排商店,那是師大將土地出租給一個公司承包,再由該公司 轉租出去給各商家做餐飲生意。然而,他們的生意沒有裹面的異國風情美食街來得好,於是去檢舉他們違法營業。如此來看,我們在枱面上看到的新聞,不知道背後 還包藏了多少利益糾葛。那麼,誰才是真心為了這片土地在著想的人呢?

 


台北市政府粗糙執法只會造成三輸

 

對 照於近日台北市政府的執法,筆者只能說台北市政府過於敷𧗠行事了。在新聞版面上看到的似乎都是台北市政府要取締這些違法店家,也將站牌正名為龍泉市場, 好像台北市政府做了很多事。但,這些真的是表面功夫,虛應故事吧了。以此次取締所爰引之都市計劃法七十九條來看,主要針對的是餐飲業者。的確師大商圈裹很 多小吃店會是影響環境安寧與衛生的來源,然而,服飾店所吸引來的人潮恐怕要多上更多。但在這條法令下,餐飲業者可能會面臨停業,但那些服飾業者卻絲毫不受 影響。「...也有居民認為,市政府執法沒打到最吵的服飾店,卻毀了師大的特色異國美食」(http://udn.com/NEWS/NATIONAL /NAT5/6880218.shtml)。試想,餐飲業者關門後,房東就不會在出租了嗎?不,而是新的一批店家仍會入住,可能服飾業者會來得更多,到時 候師大商圈不會是師大夜市,而是師大五份鋪,筆者絕不相信這會是師大附近居民真心樂見的。

 

更嚴重的是,咖啡店也算是餐飲業,而根據文章前面所引之部落格來看,師大附近居民並非一心不要餐飲業者,甚至也還很感懷當年具有指標意義的布拉格咖啡店。若是論起咖啡店,筆者衷心認為 這些咖啡店正是師大社區人文素養的搖籃。像是波黑美亞咖啡食堂與永樂座書店,常有文人於此聚會,更多次舉辦藝文活動像是作家新書發表會等等。這些咖啡店、 書店的存在,正是呼應了書卷氣的師大文化圈,這才該是師大附近居民要的,而不是被叫做師大夜市,充斥著廉價與便利的需求滿足,猶如把臉上塗成五顏六色的俗 氣大嬸,呦和著人客來坐唷。

 

台北市政府此次的取締,其實是缺乏誠意的依法行事。取締只是治標,甚至於還有可能在無意中淪為 利益團隊的打手。這只能說是一次缺乏眼界的粗糙執法。其後果不但不能真正替里民們找回他們要的優質文化,也可能只是趕走了一批店家等風頭一過再換回一批, 更可能毀掉了台北市難得的一塊具有人文素養與真正能發揮文化財的優質寶地。於是里民輸了,店家輸了,台北市民也輸了,誠所謂三輸。

 

其 實不光是師大附近,包括永康街、青田街和麗水街,這一帶的巷弄裹都藏著許多氣質小店和咖啡店,它們攜帶著這些年來騷人墨客的創作軌跡,它們傳承著屬於台北 (台灣)特有的文化。台北市政府此例一開,間接地也等於在向這些店家宣戰,筆者認為台北市政府應該根本沒想過這樣的寒蟬效應。如此來說,真是粗糙的執法 了。

 


台北市政府應有長遠規劃才可創造三贏

 

若有心真正要替師大附近居民創造優質生活圈,不是 翻出法令把人趕走就好,而是用心思考這相關區域的原生特色為何?該如何保存乃至於發揚該區的特有文化,甚至以文化觀光為發展方向,而不是以夜市小吃為主。 甚至也應當據此為主軸,檢討現行法律是否真能搭配上述目的,不合宜的法規就該修法,以合適的法規來管理才會讓人服氣,也才可以讓法律真正發揮它的效用,而 不是淪為知法玩法者損人利己的工具。甚至,筆者也會期望龍應台主委也能對此事發表意見與看法,畢竟當初在她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時,也曾參與師大社區發展的 規劃。總之,在翻閱許許多多討論師大商圈的部落格後,筆者發現,人謀不臧和姑息敷𧗠的市政府才是真正的禍首。住民與商家聯合向台北市政府要求完善合理的 規劃,其實才有機會創造住民、商家和台北市民們的三贏。

 

 

 

 

 

編按:徵得作者同意,附出處全文轉載。


 

為了讓在地人的聲音能傳達至外界,歡迎在地居民 商家或者在師大一帶生活的朋友,利用這個部落格表達自己的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